跳转至

03.docker的jellyfin配置使用

jellyfin安装

建立一个保存jellyfin的文件路径

mkdir /home/data/jellyfin/config

然后我们在/home/data/jellyfin文件夹下建立docker-compose.yml文件,由于我使用的是自建的网络,所以在生成容器前要建一个网络

version: '3'

services:
  nas:
    container_name: nas-jellyfin
    image: nyanmisaka/jellyfin:latest
    restart: always
    ports:
      - 8096:8096
    volumes:
      - ./config:/config
      - /home/data/qBittorrent/downloads:/media
    networks:
        - my_net

networks:
    my_net:
        name: lqh_net

上面需要说明的就是,/media这个挂载的宿主机可以自行选择,里面存放着你下载的影视,然后在这个文件夹下执行命令,生成容器

docker-compose up -d

生成完成后,就可以在服务器上输入IP:8096,然后就可以看到生成的jellyfin服务了

jellyfin简单使用

我们使用的是nyanmisaka他已经配置了一些硬件驱动,我们可以直接配置其他的东西

打开网页端,第一次进入先配置,选择汉语,然后设置ROOT用户名和密码

添加媒体库,类型和名称自定,这里以电影为例,添加文件夹/media/电影,这里添加电影,是因为我这里映射的media文件夹的宿主机/home/data/qBittorrent/downloads中有电影这个文件夹,首选下载语言Chinese,国家地区选择People's Republic of China,其他可以默认

首选元数据语言,语言Chinese,国家地区选择People's Republic of China

远程登陆,勾上第一个允许远程登陆即可,设置完成后就可以登录了

登录后,点击左上角,选择控制台

打开控制台,在服务器里选择播放

硬件加速这里:下拉选择”Video Acceleartion API(VAAP)“或者”Intel QuickSync(QSV)“,不是太老的CPU/显卡,建议选QSV

启用硬件解码:根据显卡支持的解码进行选择,Intel J3455及以上的CPU,即UHD500及以上的显卡可以全选;

首选系统原生DXVA或VA-API硬件解码器:不选;

硬件编码选项:只选择“启用硬件编码”,“启用VPP色调映射,没有提到的均不选;

最后根据实际情况选中”允许实时提取字幕“和”限制转码速度“;

没有提到的选择项均不选,其他参数均使用默认值;

最后确定完成设置。